♡愛の世界你/我/她♡

目前分類:▶ⓑⓐ&ⓜⓐ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聰明的時間教養 從速度到態度 

 

2012-03   親子天下雜誌32   作者:許芳菊

精彩重點  出刊快訊:32期/教孩子時間管理

相關關鍵字:時間管理 效率 時間教養 過程中 

time   

  

 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時間管理是可以學習的嗎?在這忙碌的時代裡,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時間管理工具,而新的時間教養觀念

 

我遇到很多媽媽,白天要上班,晚上還要盯著孩子寫作業,到十一點孩子功課還沒寫完,媽媽就崩潰了……」坐在笛飛兒EQ教室裡,講師楊鈺瑩談起這些年來,她所觀察到的父母處境。

現在的爸媽一方面要搞定缺乏時間管理能力的孩子,一方面還要對抗無所不在的手機、電視、電玩、網路……蠶食鯨吞孩子的注意力與時間。面對雙重壓力的父母,除了整天盯緊孩子進度、嘮叨、提醒外,幾乎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時間管理是可以學習的嗎?愈來愈多專家指出,在這忙碌的時代裡,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時間管理工具,而是新的時間教養觀念。

 

忙碌時代時間教養3大目標:

 目標1 過去的時間管理是為了「更快」,現在是為了「更幸福」

《親子天下》曾進行網路調查發現,父母親最常對孩子說的話包括:「趕快寫功課」、「趕快洗澡」、「趕快睡覺」……總之,就是「趕快!」

然而,做好時間管理,不只是為了加快速度、提高效率,而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實現人生的夢想。《最後的演講》一書作者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在他生前的一場演講中提到:「管理時間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效率,而是為了好的結果。」從德國時間管理大師羅塔爾.賽維特(Lothar  Seiwert),到美國成功學大師柯維(Stephen R. Covey)都指出,傳統的時間管理,追求速度、效率,卻往往讓人陷入與時間賽跑的惡性循環。過去的時間管理,教人運用各種管理工具,花十二小時的時間,做二十四小時的事,效率提高了,但人生的幸福感卻沒有提高。

在速度愈來愈快的時代,時間管理不再是與時間競賽,而是找到個人生命的平衡點。在健康的身體、成功的事業(學業)、愉悅的人際關係和生命的意義上,取得最佳的平衡點。

也因此,心理師王意中提醒:「很多父母教孩子時間管理,都是為了讓孩子可以有更多時間念書、準備更多考試,為的都是提高讀書效率。如果這樣一直下去,孩子的成長就會偏差。」

 

目標2 過去的時間管理是要完成「to do list」,現在是要實現「to be list」

抒解時間不夠用的壓力,關鍵字,不是「更快」或更有「效率」,而是用「合適」的速度,做「重要」的事。目標不再只是把「to do list」(待做事項清單)完成,而是把「to be list」(自我實現清單)實踐。也因此,關於時間的教養,不是速度的練習,而是人生態度的建立。這種態度,來自於能夠發覺內心真正感覺重要的事情,並學習把時間、專注力投注在這些重要的事情上,完成人生的夢想清單,這也就是成功學大師柯維所說的「找到心中的羅盤。」

楊鈺瑩提醒父母,在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足夠的自我探索、自我認識的時間。因為時間管理是為了要達成目標,而目標的設定就會牽涉到:「我是誰?」「我要實現什麼目標?」「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興趣的事情,就會願意為自己設定目標,會在自己設定的時間內努力完成。在這種狀況下,時間管理能力自然會更好。

此外,給孩子時間犯錯,因為在犯錯過程中可以了解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開始會去思考怎麼解決問題,也就慢慢能抓準在真實世界裡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時間,包括摸索、犯錯、解決問題的時間都會思考進去。

 

 

目標3 過去教孩子管理時間的重點是「數字」,現在的重點是「自我」

時間管理大師賽維特指出「好的時間管理,其實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需要配合孩子身心發展狀況、大腦發育成熟度,一步步累積,無法速成。父母需要有合理的期待與適度的放手,例如,不該強求學齡前的孩子,完全配合大人的行程,因為這段期間,他們的能力有其限制。不需再為青春期的孩子事事提醒,因為他們需要開始鍛鍊自己規劃未來的能力。

楊鈺瑩提醒爸媽,時間管理是一個很深的綜合能力,必須建立在很多基礎能力上,包括:孩子自我監控的能力、目標設定、自我認識、內在動力、自我要求……這些能力都有了之後,才會有後面這塊時間管理能力。

要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最需要的就是給孩子「時間」:給他時間長大、給他時間探索自我、給他時間找到人生目標、進而找到內在的動力,這過程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與對話,當然,還有父母的-時間

 

 

實戰篇

 

0-6歲怎麼教-啟蒙優先,別急著要他「快」

若要對學齡前孩子要求時間管理,恐怕父母會被搞得又急又氣,當寶貝忘東忘西甚至失憶分心,爸媽需要了解學齡前孩子能力上的限制,才能給寶貝最有效率的引導。

 

7-12 歲怎麼教-從收納開始,讓他練習計畫

脫離自我中心的幼兒期,小學階段的孩子認知和記憶都變好、變強,爸媽終於可以具體有效的帶孩子開始學習時間規劃,記得要適度的放手,才不會成了孩子的時間秘書。

 

13歲以後怎麼教-忘掉時鐘,先問自己要什麼

邁入青春期,孩子的大腦進入第二次關鍵發展期,他們思考著更多學業以外的人生課題,人生夢想、甚至愛情、友情、人際關係…….時間的意義從指針擴大到人生的優先順序、什麼是最重要的事?需要孩子用自己的心好好思索。

 

打擊5個時間管理壞習慣

 就算知道教養需要時間,知道時間管理急不得,但當孩子又小烏龜、睡美人附身時,家長心中的怒火就快噴發…….別急!<<親子天下>>彙整五個擊倒時間管理壞習慣的祕笈,對症下藥。http://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0000007509

 

smilewaw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孩子做家事了嗎?

做家事當樂事 孩子養成責任心

                              
   ●2012-02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王文華
 

做家事當樂事 孩子養成責任心,父母最放心

 
  
會做家事 、會打理自己的孩子,教父母放心。把家事當一回事,善用孩子的好奇心,賦予他能力足以擔負的家事,用遊戲的方式,不吝讚美,孩子就會樂在其中。 
 
 今天,孩子做家事了嗎?
  
很多家長都以為,孩子只要把書讀好即可。結果,有的孩子功課頂呱呱,卻連針線都不會拿。人生不是只有讀書而已,學會打理自己,更能讓孩子們獲得「負責」這項額外的贈禮。
 
 比如讓孩子做點家事,學著負擔一點家庭的責任吧!而且做家事,好處多多:以掃地來講,他要學習使用掃把。孩子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掃地實踐裡,學得自我反省與修正。做過家事的孩子,更體會父母的辛勞,學會感恩;而且做完家事,讓人充滿快樂與成就感
 
看似不起眼的家事,蘊藏無限多的功效哦!
勉之
 

smilewaw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給孩子一個可以痛哭的肩膀

 出處: 給孩子一個可以痛哭的肩膀---- 親子圖文專欄 - 黃淑文(桂花樹)網誌 - udn部落格 ttp://blog.udn.com/h28712623/5889094#ixzz1j0pB65ui

 

Part 2:媽媽的觀點:如何陪伴孩子走過低潮? 

媽媽的愛,是孩子受創時最有力量的療方如果孩子陷入情緒的泥沼,能夠得到媽媽的擁抱與安慰,那麼孩子便有能力處理任何痛苦,不管那個痛苦是如何尖銳。 

 這種心與心的交流,情感的傳遞,平常可以透過交換日記,藏在鉛筆盒的貼心紙條,固定的下午茶約會,一點一滴的培養。換句話說,每個媽媽和孩子之間都有個「心情收集筒」,這個「心情收集筒」的容納量多寡,就在於媽媽能否貼近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暢所欲言。 

只要媽媽願意傾聽,以感同身受的態度安撫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完全被媽媽接納,其實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毫不保留的流露內心的喜怒哀樂。也就是,當孩子訴說生活的難題,不管孩子描述他多麼討厭某某同學,一定有背後的緣由,千萬別在一開始就評論對錯,叫他「別那麼想」或「這種感覺很不對」相反的,媽媽可以回憶自己有哪些經歷和孩子的心情是相似的,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論對錯都不孤單,至少還有媽媽了解他。 

 孩子是在愛與歡笑,哀傷與痛苦點點滴滴的小事,建立起他自己的人生。負面的煩惱也是學習面對挫折,認識自己的機會。有許多媽媽一看見孩子哭泣,也許出於心疼便急著安慰孩子「不要哭」、「要堅強」。事實上,生氣與哀傷是負面的能量,累積在體內有礙身心健康,媽媽應該給孩子一個可以安心痛哭的肩膀鼓勵孩子把負面的情緒釋放出來。 

通過負面的痛苦,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就會得到正向的成長。媽媽的愛與傾聽,正是孩子度過低潮最溫柔的臂膀,最堅強的後盾。



smilewaw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具體的行動」,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讓孩子「看好自己,無畏挫折」

                                                                          柯曼玲 老師

 

 

壹、 教導孩子

1.「學習力」勝過「學歷」

2.教導孩子「充滿好奇的求知慾」

3.閱讀,是增長智慧最好的遊戲

4.好習慣,都是從「不習慣」開始的

5.教導孩子有一份「耐煩的心境」

貳、 鍛錬孩子

1.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與智慧」

2.為認真學習的孩子「大聲喝采」

3.教孩子「走得早,不如走得穩,走得好」

4.培養一個「不怕失怕」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啦啦隊」

參、 善待孩子

1.父母要「負責」多微笑,多讚美,「愛之深,責勿切啊!」

2.打巴掌,不如多鼓掌,大手牽小手,幸福跟著我

3.多讓孩子動動手,啟發他的潛能

 

 

 用具體的愛,讓孩子更優秀

 

教育界盛行一句名言:「天下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是沒有找到教的方法」,每個孩子都有先天的條件,父母不能憑著以前的或他人的經驗來教養孩子,觀念一定要新,隨著孩子成長,探索孩子的需求,陪伴心愛的寶貝成長,盼望父母都:

一、「用故事」陪伴孩子閱讀

我親眼看見一個年輕媽媽下班把女兒接回家後,便盯著電視的連續劇,就像女兒不存在似的,任憑她喧鬧,女兒難得與母親相處在一起,回家當然希望媽媽關心她。「媽媽,我要吃糖。」,小女孩吵著,但是兩眼直盯電視的媽媽聽不見也不理會,小女孩就自顧著打開糖罐,沒有限制的享受零食。

看電視太多,便失去與孩子互動的時間,有質感的親子互動,如陪伴孩子閱讀很重要,孩子從投入閱讀中,獲得了快樂與難過,也從故事情節中看到了「想像力」、「邏輯概念」、「組織能力」,所以,如果書是玩具,「閱讀」就是增長智慧最好的遊戲。

二、「用生活」培養孩子的競爭優勢

孩子的性格與品德,必須藉著實際生活來鍛錬,如果孩子學的只是知識教育,少了生活的磨練,將來遇到重大變故,無法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無法有正確的判斷及應對,這對孩子是不利的。

「機會教育」,就是當下學習,生活就是一種學習,在生活過程中有太多機會,不論是外出旅行、拜訪朋友、主動邀請小朋友到家裡、讓孩子買東西……,都是進行機會教育的好時機。所以,讓孩子「勇於參與」,即使失敗了,做錯了,沒有關係,因為有了失敗,才有「下一次」和「再來一次」的機會啊!所以,父母的責任就是「用有智慧的愛」去培養孩子更多「帶著走的能力」,如:敏銳觀察力、積極學習力、挫折忍受力,都是成功人生的正向能力與競爭優勢。

三、「用正面思考」培養孩子好個性、好脾氣

父母教養要當心,扯開嗓門斥責孩子,外加羞辱他,會使孩子失去自尊心,也會使孩子出現消沈、逃避的行為,當然,沒有父母是完美的,情緒上也會失控,但父母失控的情緒不能持續太久,必須懂得即時拉回緩和氣氛。給孩子一個有快樂、有笑容、溫馨的家。

「當孩子被尊重之後,就學會尊重別人。」

「當孩子被關愛之後,就懂得關愛別人。」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無可取代的寶貝,父母一定要用「發現力」的眼睛看見孩子獨特的亮點,用「充滿愛」的行動力,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與優秀的大能力。

smilewaw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教養幼兒,從瞭解與接納開始  

                                                                                                 作者:李坤珊  出處:親子天下

 

為什麼家有學前兒的父母,經常處於「他已經幾歲,怎麼還不會……」的擔心?是什麼樣的壓力和價值,讓父母失去「發現」成長歷程的驚喜與熱情?

 

年復一年,平日在美國教書,暑假則回台灣演講。常常想:「為什麼台灣和美國兩地父母所問我的幼兒教養問題,是這麼的不同?」

 

美國的父母來找我,整個談話的重心,大部分都在說明他們的驚訝。他們驚訝自己的寶貝,居然知道這麼多、會做那麼多……。而台灣的父母呢?來找我問問題時,起頭句通常都是:「他已經Χ歲多了,但他還不會……?」不管是閱讀、畫畫、收玩具,還是禮貌和分享,都讓父母擔心。就更別說他們從媒體裡,不小心聽到的:「如果你的孩子還沒開始……,就已太遲了,」那種種的威脅了。我常常覺得,現代的父母好像是在驚嚇中帶小孩長大的。

 

以前,總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文化差異,沒啥可大驚小怪的,只不過是具有不同的「兒童觀」罷了! 但經過這些年來,我愈來愈訝異的發現,這個被我「看小」的文化差異,是這樣深深的左右著我們對幼兒的瞭解和教養方式。我也愈來愈驚訝,這個聽起來「很容易替換」的文化差異,其實有個很深很深的根|「尊重小孩」。而這個非本土的根,居然很難搖動我們對幼兒教養的國本。

尊重小孩

比如說,你一定聽聞那從嬰幼期開始,就要與他們共讀這個論點吧?但在我們還不真正熟悉這個非本土的根「尊重小孩」的內涵下,我們會自然而然的把「共讀要早」這件事,與「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的概念,做想當然爾的連結。結果就是,每年在台灣,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嬰幼兒還不會識字看書,需要那麼早跟他共讀嗎?」

 

「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以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為前提的。所以父母在與「不識字又不識圖」的嬰幼兒共讀時,甚少去挑出孩子還不知道這個和那個的缺失。他們反而去注意小孩,「哇,我的寶寶會一直呵呵笑、他會假裝吃那圖裡的東西、會一直想翻書、一看到書中的小鴨子就會去拿自己的耶……。」關注孩子所會的,和已經成就的,就會驚喜孩子每一步的成長過程,就會相信和接納孩子每一個時期的看書能力。

 

相反的,以「兒童是小大人」為內涵的教養,指標則放在已成熟的行為。所以成人在看孩子的一言一行時,會以成人的標準來檢測。在這樣的教養內涵下,父母與「不識字又不識圖」的嬰幼兒共讀時,就不由自主的挑出孩子還不知道這個和那個的不足處了。所以許多父母會問我:「他為什麼坐不住?不夠專心?只想自己翻書?一直重覆?如何讓他愛看書……?」關注孩子所不會的,就會擔心孩子的起步已輸或好像出差錯了。

 

硬性移植,容易水土不服

不諱言說,其實我們還不真正熟悉這個非本土的根「尊重小孩」的內涵。這個不熟悉,可能讓我們在執行五花八門的、那些進口、宣稱重要的教養撇步時,驚慌失措。這個不熟悉,也可能讓我們就以自己所熟悉的操作方式,硬套在新觀念上,甚至導致了隨意斷句般的文化移植。結果呢?弄得我們喪失了常識,也愈來愈怕帶小孩。只要仔細去分析年年進口、花團景簇的不同教養口號和教學法,不但消長甚快,面對的施行問題也都很類似的景況,你就不難瞭解,為什麼移植是這樣的困難。因為,硬性的移植,很容易落到水土不服的下場。而在消化和轉化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長度和努力,又很緩慢,也要有耐心來磨。想一蹴而幾,必定行之不遠。

 

例如幾年前,我受邀到台北學生的一家蒙特梭利幼兒園裡,看她們的教學現場。有一個四歲的小孩,跳到了工作櫃上,不肯下來。那個班上的一位老師,慢慢地走到櫃子旁,輕聲細語的一直對孩子說:「請你下來,這樣好危險。」那個孩子,一定是聽慣了這樣的「勸導」,充耳不聞,也置之不理。事後,我問那位老師為什麼她會那樣處理? 她回答說:「我想尊重小孩。」進一步的,她問我:「老師,要是你,你會如何處理呢?」我半開玩笑著說:「對那個孩子來說,引導過一次後,還不聽,我會像老鷹一樣,一把把他抓下來,因為他可能有生命危險。」

不把孩子看成小大人

「尊重小孩」,尤其是對幼兒,就是那麼一個我們自以為懂,卻打從根底,是個全新的觀念尊重」是什麼?它的第一步就是:「不把孩子看成小大人。」它是一種瞭解的努力,也是一種嘗試接納的學習。成人不但要想、也要努力瞭解現階段的幼兒他能做什麼?是怎麼做的?有了瞭解,他才可能接納現階段幼兒的喜怒哀樂、勇往和退縮,也才能斷定什麼時候要為孩子下決定。因為瞭解,成人才有可能學著如何「愛」現階段的幼兒。有了瞭解,你就會無法抗拒的愛上現階段的幼兒。

 

「幼兒」這個時期,在我們的傳統隱形觀念裡,是個待「形塑」的黏土,是為日後成為大人的準備時期。既然待形塑,那教養工作的重點,就集中在:「它還不是什麼,所以讓我們想辦法把它變成什麼。」既是成人準備期,那所有的成長軌跡,都有缺失,有待改正得更好。

 

說穿了,我們是不是想在生命的初期,就為他樹立一個模子,一個大人想要的模子?但在「模子」的概念下,怎會看見和接納孩子真正是誰?真正想做什麼?甚至「現在」能做什麼?所以台灣許多父母,才會憂心忡忡的焦慮,他的幼兒還不會這個和那個。

 

在「模子」的概念下,我們也會失去「發現」生命的驚喜和熱情。因為,我們太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可以把站在眼前的這個幼小生命「從小看大」地看透。但生命的歷程實在太奇妙了,你不會知道站在你眼前的這個身高幾十公分的小人,他將來的路是怎麼轉彎的?他有什麼特殊的才能?他具有怎樣的感動?他又會影響到哪一些人?每一個孩子,都是個謎。每一個孩子,也都充滿著驚喜。但假使有模子擋在你眼前,那你就無法發現每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是這麼有趣,也這麼迷人。

 

成為自己

每次有人訪問我,總喜歡問這麼一個問題:「在幼兒教育裡,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而我總會想起Stephen 的故事……。他是個四歲的小孩,四年前,他在離開我的教室前,對我說:「Sandra, I don’t know why I am a good kid here, but I am bad everywhere.(我不知道為什麼,在這裡我是個好小孩,但在別的地方,我卻是個壞孩子?)」而我,卻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回答他。只能把這個過動、父母離異、一個星期去三個家的孩子,摟在懷裡,軟弱的淚流滿頰……。

 

我問Stephen :「為什麼你會覺得在這裡,自己很好?」他搖晃著身子,以我常說的話來回答我:「Because I am important! (因為我很重要)」。我知道我無法改變他複雜的家庭背景,但至少,每天八個鐘頭裡,在我小小的教室屋簷下,他覺得自己的樣樣都重要,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好……。

 

假如成為世界的公民,是我們對中小學孩子的教育目標的話,那我要說「成為自己」,則是幼兒教育的最重要目標。我們的幼兒從來到人間開始,他們是那樣一步步的發現:「喔,這是我的手嗎?我的手會張開呀?咦,我會笑喔?我一笑,他們就會好開心呀?……」換句話說,我們的幼兒的成長工作,就是去發現有一個「我」。

 

仔細數一數幼兒的字彙量,你一定不難找到那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沒錯,就是「我」或「我的」。可千萬別把這個幼兒的自然現象,當成「人類本自私」的控訴!在人類成長的第一步裡,我們是從學會依賴,進程至獨立,是在愛自己中學會推及愛他人。

 

在《親子天下》的這個新專欄裡,我想要與讀者分享的,就是幼兒的成長課題,他們努力成為自己的歷程,和身為成人的你可以怎樣陪他長大。不管是學習大小便控制、學會說第一句話,或如何配合孩子的能力帶孩子看書……,「尊重小孩」是我與你溝通的基礎,「瞭解小孩」則是我澄清觀念的起點,而從那衍生而來的教養建議,就是要導向「接納與欣賞孩子」的目標。

 

我是一個平凡的媽媽、一位幼兒園老師,也是一個訓練幼兒園老師的老師。我和其他無數的你,都同站在每個孩子的起跑點上。是我們開啟了孩子的第一個信任和學校經驗,是我們陪著孩子走過每一個努力和平凡的今天。因為有你,我們孩子走的路會不一樣,請相信自己。

smilewaw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蝸牛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移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牠,我唬牠,我責備牠,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牠,我扯牠,我甚至想踢牠,蝸牛受了傷,牠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甚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的風是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

原來是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smilewaw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乖乖睡》

人物,兒童,女人,女性,嬰幼兒童,愛,母性,母親們,照相,睡覺,親吻

 

睡得好,才能穩站起跑點─睡眠對孩子身心成長的重要性

 

摘自:巧連知智官網

文/經國健康暨管理學院幼保系兼任講師 呂素美 

台灣孩子的睡眠時間普遍不足
許多年輕父母都面臨類似的困擾。在職場打拼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最想看到的,莫過於孩子的笑臉,總覺得因為一天中有這短暫的親子時光,明天才會更有力氣出外打拼;何況專家不也一直提醒父母每天都要有親子時光嗎?於是,很多孩子在父母日日掙扎於「該趕孩子上床了」和「再多玩個十分鐘應無妨吧」之中漸漸長大。

還有些父母,太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早早就要孩子學很多東西,甚至犧牲孩子的睡眠也在所不惜。

根據2008年的一項全球性的調查,台灣地區三歲以下寶寶大多晚上10時以後才睡覺,夜晚睡眠總時間約8小時44分鐘;亞洲寶寶平均晚上930分入睡,睡覺時間9小時11分鐘。而歐美寶寶睡得更久,長達了9小時45分鐘。台灣寶寶不但晚睡,且睡眠時間不夠。

 

睡眠的重要,不可等閒視之
不過就晚睡、少睡個一、二個鐘頭而已,有那麼嚴重嗎?

*一暝大一寸,有根據的
希望孩子以後「高人一等」嗎?請讓他每晚九點上床!因為研究發現,夜晚十點到清晨二點之間深睡中的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是非睡眠時間的三倍以上。以往哄孩子入睡時哼唱的「乖乖睏,一暝大一寸」可是很有科學依據的。因此,讓孩子九點上床,約十點進入深睡期,才能把握他「長高」的契機。

*睡得飽,情緒好,有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
大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前晚沒睡好,隔天精神委靡、心浮氣躁。同樣的,孩子若沒睡飽,情緒會不好,會「番」(台語),帶起來也會比較辛苦。如果爸媽的耐心或技巧又不夠,久而久之竟有可能因此而影響到親子關係呢。真是茲事體大。讓孩子睡飽飽,也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諸多訣竅之一。

*睡得飽,免疫力高,身體較健康
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健康變差,這是眾所周知的。對幼兒來說,他們需要的睡眠時間比大人所需要的長很多,現代父母若讓小小孩來配合大人的作息,顯然孩子的睡眠時間是不足的,長期下來,小心孩子的免疫力下降,健康變差。

*睡得飽,活動力高,有較佳的學習
在一天的活動之後,充足的睡眠可以讓身體獲得休息,消除疲勞,恢復精神與體力,儲備第二天活動的能量。因此,夜晚能睡飽飽的孩子,隔天的活動力較高;而幼兒活動力高,到處探索之餘,就增長了智能。除此之外,睡眠更有助於孩子神經系統和大腦的發育,進而促進孩子全身的發展。希望孩子頭好壯壯又聰明的爸媽,絕不能無視於睡眠的重要。

*睡眠不足,容易過胖
加拿大及美國的研究都顯示,睡眠不足的孩子,體重過重的比例會增高。
研究人員解釋,那是因為人體缺少睡眠時,體內荷爾蒙分泌就會改變,胃會分泌出更多荷爾蒙以刺激食慾,導致孩童容易過胖。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許多年輕父母在工作與家庭兩忙的情況下,不得不壓縮自己的睡眠時間,但請務必把「確保孩子有充足睡眠」當成是教養孩子及家庭生活安排的首要事項。畢竟,讓孩子有充分的休息,孩子才能走更遠的路。

 

 

 吃飽吃好~幫助孩子睡得好!

 

摘自:巧連知智官網

文/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 附設醫院臨床營養師 簡怡雯

 

寶寶乖,寶寶睡,一瞑大一寸,睡眠在兒童發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效的睡眠可以幫助小孩成長,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與代謝運作。小嬰兒不會說話,新手爸媽常搞不定半夜不睡覺的寶寶,大一點的孩童,常常也精力旺盛無法乖乖入睡,睡眠問題也是父母常討論之課題,需要找出睡眠問題所在,而飲食的部分亦會影響睡眠品質,肚子餓睡不著,吃太撐又睡不好,如何可以吃飽睡好是重要的課題。

 

飲食習慣與嬰幼兒睡眠之間的關係
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影響孩童的健康包括睡眠的正常,定時定量可以讓身體的作息正常,足夠的營養也可以使身體代謝運作正常,不均衡的飲食造成不均衡的營養,營養素的過剩與缺乏皆會導致生理機能失調,也有可能影響大腦運作,神經系統的正常反應,導致可能過於興奮無法入眠。不正常的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偏食等,會導致身體腸胃道的問題,也可能影響到睡眠的品質。孩童不易入睡有很多相關因素,如:肚子餓、身體不舒服、不想睡、興奮、害怕、擔心等,但更多孩子睡不著是因為沒有儘早建立起規律的生活作息,沒有固定的就寢時間。幼兒的生理時鐘很容易改變,所以規律的作息很重要,儘量準時起床、午睡、睡覺,規律的作息配合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樣對孩子日後人格的穩定是很重要的。

 

怎麼吃能幫助孩子睡好覺?
要讓寶寶有好的睡眠,主要飲食要注意有充足的熱量、均衡的營養,還需有規律的運動,飲食要有一定計畫,建立一個好的習慣,規律的生活下使生理時鐘正常。要找出可能造成睡眠問題的原因所在,調整不良的習慣,建立良好的飲食內容均衡不偏食。一歲以上孩童可以正常三餐進食,早午可以補充點心,內容物盡量符合身體所需,切勿正餐食用少而零食點心過多的攝取,點心盡量以新鮮蔬果代替一些高熱量餅乾飲料等。飲食內容蛋白質要足夠,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可以有助於睡眠,例如:香蕉、牛奶、優格、全穀類等

                                                                       

此外,一些跟睡眠有關的營養素要足夠的攝取,也可以適時的補充,例如:
1.有鎮靜作用、可以維持鈣平衡所需,使肌肉放鬆,足夠的鈣和鎂攝取可以幫助寶寶有好的睡眠。
2.維生素B
群:幫助促進充分休息狀態與減輕壓力。
3.維生素
C
:可以減輕壓力。
4.
:協助睡眠時體組織的復原。

                                                                        

避免咖啡因及含糖、加工食品,會影響孩子睡意
小小孩許多時候睡不好,是可能在飲食的安排出了問題,像是母乳不足,吃不飽可能讓寶寶睡不好,而大一點的小孩可能吃了含咖啡因的食品,造成無法順利入眠,12歲以下孩童對於咖啡因的代謝較差,不建議食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包括茶、咖啡、可樂、巧克力等,以免對於睡眠有影響。此外,糖的食物或飲料與加工食品也會使孩童過於興奮睡不著,要盡量要避免一些生理上的原因如:腸道不適、脹氣、腹痛、過敏反應也會造成睡眠障礙問題,要找出原因避免影響的因子。還有睡前避免食用燻肉、起司、巧克力、茄子、火腿、馬鈴薯、糖、香腸、菠菜、番茄等。這些食物含有酪胺,會增加正腎上腺素的釋放,而正腎上腺素會刺激腦部影響睡眠。

 

用良好的飲食習慣幫助孩子一夜好眠
建立良好飲食習慣~三餐定時定量;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不偏食也不過量,專心進食;不要同時看電視;細嚼慢嚥切勿狼吞虎嚥導致腸胃不適;一定在餐桌上進餐;烹調少用油,多用清蒸、水煮、涼拌;避免攝取高熱量食物、甜點、巧克力、奶油、油炸、油煎、雞皮、五花肉;家裡不要留存過多的零食,都可以幫助嬰幼兒養成規律作息,而有好的睡眠品質。

 

 

怎樣讓孩子學會自己獨自睡覺?

 摘自:巧連知智官網

文/文/三民幼稚園所長 游玉燕

 

對孩子來說,獨自睡覺是個不小的挑戰,一方面要學著表現自己的獨立,另一方面又有些害怕和恐懼。因此,面對孩子學習獨自睡覺,值得重視的是父母本身對教養的觀念;父母必須清楚看到自己背後的動機與想法,才能清晰看到努力的目標,也才能找到有效的策略。

 

養成孩子自己睡的好處?
1. 自己睡的習慣養成有助於孩子和父母都有較好的睡眠品質和睡眠時間的管理。
2. 
自己睡可以減少病原相互傳染的機會,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3. 
自己睡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可以幫助孩子獨立性的養成。

 

孩子通常不願意自己睡的原因?
1. 習慣養成開始可能是父母不放心,或為了便於就近照顧,養成在旁陪睡的習慣,無形中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依戀心理。一旦要孩子練習自己睡,孩子便容易產生抗拒的情況。

2. 生理需求當孩子習慣睡前依偎在媽媽胸前,或爸爸的懷裡以獲得一些生理所需或必要的安全感;突然要阻斷孩子的需求,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3. 擔心害怕孩子心中普遍存在一種內心的恐懼與害怕,例如害怕黑暗、害怕孤獨、害怕想像中的人和事物。當夜裏父母不在身邊這種孤獨、害怕又無助的感覺尤為強烈,讓孩子無法接受自己睡的事實。

4. 急於求成有些父母意識到孩子需要獨自睡覺時,就立刻讓孩子到自己的房間去睡,完全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讓孩子誤以為父母不愛自己,適得其反,孩子反而更不願意自己睡。

什麼時候適合開始訓練孩子自己睡?
孩子何時可以自己睡,雖然會考量孩子的年齡和個性,其實孩子是否擁有「安全感」才是決定可以自己睡的重要指標。換句話說,當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且擁有具足的安全感,就是培養孩子自己睡的好時機。此外,時機的選擇,還是需要從理解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根據孩子的心理反應及其接受程度做適度的調整,循序漸進,幫助孩子逐步適應。

當然也不要忽略了孩子發展的轉換契機。如:初生階段,不妨把小床放在旁邊,直接養成獨睡的習慣。善用2~3歲孩子的自我意識提升,恰是培養孩子從行為到心理獨立的好時機。還有3~5歲的孩子,隨著生活經驗的累積與生活能力的提升,正是父母可以學習放手的機會。及至5~6歲的孩子,自主和自理的本領都大大提升時,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養成孩子獨自睡覺的好習慣。

要如何訓練孩子自己睡?
一、心理準備:無論是多大的孩子要學習自己睡,爸媽必須先有心理上的準備,預期孩子可能的反應,不宜過急,也不宜隨意妥協。

二、環境預備:首先安排一個光線柔和、溫度適宜、安靜溫馨、充滿童趣的房間,幫孩子準備舒服又吸引孩子的床和寢具;也可邀請孩子參與房間的設計和布置,讓孩子擁有自己喜愛的房間。

三、策略運用:
1. 循序漸進:採取必要的步驟,讓孩子逐漸適應獨自睡覺。例如同床同被→同床不同被;同床同房→同房不同床→成功達成不同房不同床

2. 製造溫馨時刻:孩子學習自己睡的最初階段,父母在孩子睡前可以講個好聽的故事,一起聽優美的音樂,藉此建立一套孩子上床前的習慣性活動。

3. 愛與讚美:在生活中,要經常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讓他感受到充滿關愛、溫暖、舒適、愉悅的家庭氣氛。

另外面對1-3歲和4-6歲的孩子,可以配合並善用年齡的特徵,藉以達到讓孩子獨自睡覺的目的:

1~3歲:因為年紀還小,父母首先要戰勝自己,克服捨不得的心態。同時必須要在習慣上做一些改變,如:不能再抱著孩子依偎在床上,只要陪在身邊說說故事,讓他感到安全和溫暖即可。當孩子需要或感到不安,要及時出現在孩子面前安慰他、鼓勵他。如果因為分離焦慮嚴重,不妨將學自己睡的時間稍稍往後。

3~5歲:隨著各項能力的提升,父母可以藉由生活或故事引導,宣導自己睡的好處、讚揚自己睡的能幹表現,或介紹榜樣,有目的地拜訪已經養成獨睡習慣的小朋友。激發孩子潛在的獨立意識,幫助他建立自信,做一個勇敢的孩子,打從心裡發出要自己睡的願望。

 

smilewaw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玩越聰明》

babies,daughters,families,fathers,females,girls,males,men,people,photographs,人類,女兒,女孩,女性,家人,小寶寶,照片,父親,男子,男性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越玩越聰明》

作者﹕潘妮.華納 / 黃美娟

 

越玩越聰明(1: 前言

 從前,專家認為剛出生的嬰兒是個無助的小東西,他們認為嬰兒無法看、聽或思考。不過後來研究證明,嬰兒可以看,可以聽,甚至遠在出生之前就能夠學習了,寶寶在子宮中的成長是他發展最快速的時期

 

出生到三個月大的階段是發展第二快的時期。你的寶寶一出生,便從每個層面開始快速的發展,像是認知和思考技巧、肢體發展和運動肌肉控制,以及人格發展,包括情緒表達、自我認知和社會技巧等,都會大幅進步。因此要善加利用這段寶貴的時光,從寶寶一出生就應該開始加強他在各方面的發展。

當寶寶開始嘗試認識這個世界、熟悉他的環境時,就開始他的認知之旅了。寶寶快速地增進思考能力時,他的學習會不斷地進行著。不過,在寶寶會說他的第一個字之前,平均而言需要十二個月;但是,當他開始開口說話的時候,他就已經擁有五十個字彙了。在你發覺以前,他就已經在解決他自己的問題、詢問可以回答的問題,並且學習如何獲得他想要的東西。在本章中包含了許多讓你和寶寶一起玩的遊戲,以加強寶寶的認知發展。

當寶寶的肢體開始發展時,你會看到他對肌肉控制上的改變,從不協調的揮舞落空開始的手眼協調嘗試,到走路、跑步、騎,甚至滑行的能力!每個前進的步伐都很小,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幾乎都察覺不到,但是你和寶寶可以利用這個單元所提供的各種有趣遊戲來練習。

寶寶也會快速學得心理與社會技巧,從第一次目光接觸,到情緒性地表達自己的能力,獲得新的社會關係,以及了解自己的獨特性。隨著遊戲層次的提高,將可發展這些個人技巧,協助寶寶在心理、社會及情緒上取得良好的平衡。

你還在等什麼?快利用這三個月的每一刻!寶寶發育得很快哦!

=============================================================

越玩越聰明(2: 不見了: 出生~3個月 


寶寶是地球上的新人,所以他需要很多時間來了解他的環境。你可以藉著「不見了!」這個遊戲來幫助他!

1.蒐集幾樣柔軟五彩的玩具,放在一個盒子或桶子中,不讓寶寶看見。

2.讓寶寶舒適地坐在嬰兒椅上,你坐在他對面。

3.把其中一樣玩具從盒子裡拿出來,拿給寶寶看。拿玩具靠近你的臉,然後對寶寶說話,吸引他的注意力。

4.當寶寶注視的時候,用一塊布把玩具遮起來。

5.對寶寶說:「不見了!沒有了!」

6.等個幾秒鐘,然後拿掉蓋住玩具的布,快樂地宣布:「在這裡!」

7.用不同的玩具反覆進行。

把玩具藏在布下面幾次之後,再把玩具放到視線看不見的地方。寶寶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時候,注意他的反應;然後再一次把玩具帶進視線之內。嘗試不同的藏匿地點以維持寶寶的興趣。

如果寶寶在玩具消失時會感到難過,那麼藏玩具的時候放慢動作,讓他知道你在做什麼。注意不要遮住玩具太久。

=============================================================

越玩越聰明(3: 嬰兒球: 出生~3個月


每個人都需要運動,新生兒也一樣!「嬰兒球」是一個有趣的運動方式,它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提高肌肉柔軟度,增加彈性,並且協助寶寶學習控制他的肢體動作。

1.讓寶寶脫去衣服,只包尿布,這樣子他的身體可以攀住球的表面而不至於滑倒。

2.把球放在房間中央鋪有地毯的地板上。

3.面對球坐在地板上。讓寶寶站在球的另一邊面對你。捉住他的手臂保持平衡。

4.讓寶寶在球的上方滾動,謹慎地抓著他,以免他滑倒或摔跤。

5.讓寶寶在球的周圍前後左右轉圈。

6.用球來試驗並嘗試不同的運動。

把球的氣放掉一點。如果沒有球,可以使用靠枕或椅墊。

務必確定一直牢牢地抓住寶寶,寶寶不會跌倒或掉到球以外的地方。為了確保你和寶寶之間的信任,要緩緩地移動球和寶寶。

=============================================================

越玩越聰明(4: 泡泡浴: 出生~3個月


雖然有些寶寶似乎不喜歡水,洗澎澎時間對大部分的寶寶來說都是愉快的。不過,不論你從寶寶那邊獲得什麼樣的反應,在洗澡盆裡加一些嬰兒用泡泡浴精,可以讓洗澡時間變得更有趣。

1.放一條浴巾在嬰兒塑膠澡盆底部,防止寶寶滑倒。

2.在澡盆裡注入溫水,並加入少量的嬰兒泡泡浴精。

3.把寶寶放進澡盆,隨時握緊他,讓他信任你。

4.讓寶寶坐起來,使他安全地享受泡泡,如果他喜歡的話,可以拍水。

5.你可以一邊唸唱〈洗澡歌〉,一邊洗寶寶的身體各部位。  

 Baby, Baby(或名字)來洗臉,洗洗左臉(邊),再洗右臉(邊)。

 Baby, Baby來洗臉,洗得乾淨真快樂。  

繼續以「……洗脖子」、「……搓搓胸」、「……擦背」、「……洗手臂」、「……用肥皂洗腿」、「……擦腳趾」等來唱這首歌。

你可以和寶寶一起洗澡,一邊自己洗,一邊幫寶寶洗。在浴缸裡放一些玩具,或是用動物或玩偶形狀的浴巾。

*洗澡時注意下面兩件事:
‧讓寶寶一直覺得很安全——不要讓他滑倒或浸到水裡。
‧水要一直保持溫熱———不要太熱也不要太冷。

=============================================================

越玩越聰明(5: 音樂時刻: 出生~3個月


你的寶寶在子宮內就可以聽得見,但聲音卻是遙遠而朦朧。在他出生後,聲音成了一種無法解釋的吸引力來源。以下就是一個增強寶寶聆聽技巧的方法!

1. 用錄音機將各種聲音都錄下幾分鐘,包括常聽見的雜音,比如你家的狗狗的叫聲、爸爸下班回家的聲音、門鈴聲和電話鈴聲、嬰兒床邊的音樂旋轉玩具,及其他發出聲響的玩具等。此外,包含一些不常聽見的聲音,諸如收銀機叮噹聲、做飯的聲音、動物的吵鬧聲、音樂和嘴巴發出的聲音等。

2. 把寶寶放在一張柔軟的毯子上,或是扶他坐在嬰兒椅上。讓別的聲音都維持在最小的程度。

3. 打開錄音機,放出為寶寶錄下的聲音。

4. 每次放出新的聲音時,注意他的反應,簡單地為他介紹各種聲音。

錄下家人的聲音。從你的聲音開始,唸一段唸謠或唱一首歌,接著是其他熟悉的人,如爸爸、兄弟姊妹、親戚和朋友。加入一些不熟悉的聲音,或是偶爾改變你的嗓音,增加聲音的變化性。

如果寶寶似乎受到聲音的驚嚇,將錄音機的音量關小,而且親自模仿這些聲音,減少寶寶的恐懼感。

=============================================================

越玩越聰明(6: 搭船: 3個月~6個月 

 

在寶寶變得更健壯且更好動的時候,這裡有一個很好玩的遊戲:讓他在房子四周玩〈搭船〉遊戲,可以讓他體會全新的感受。

1.將柔軟的毯子或毛巾對折,然後鋪在柔軟的地面上。

2.讓寶寶仰躺在毯子上。

3.抓住毯子一角,緩緩地拉著寶寶在房間四處走動。

4.在你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的時候,和寶寶說一說你所看到的東西。

讓寶寶趴著,使得他看見的東西有所不同,他的胸部要用小枕頭或柔軟的玩具加以支撐,讓寶寶感覺舒適。

假如寶寶仰躺,要在他的頭部多墊一些物品,同時移動毯子的時候要非常緩慢,也要小心沿路上凸起的東西和危險物品。

=============================================================

越玩越聰明(7: 淋浴: 3個月~6個月

 

 讓寶寶透過感官來擴大他的視野,並協助他認識周遭環境。水的遊戲提供完美的感覺神經刺激,因此,把洗澡變成一種感官經驗吧!

1.用叉子把塑膠瓶的底部與側邊戳出洞,洞與洞的距離大約為2.5公分。

2.把寶寶放進嬰兒浴盆,或者和寶寶一起進到大浴缸內。

3.在塑膠瓶內裝進浴缸的水。

4.把瓶子拿高,讓寶寶可以看見水從洞中噴出來。

5.拿著瓶子橫過寶寶的身體,讓水輕柔的灑在他身上。

6.如果寶寶喜歡的話,把瓶子放在他的頭上,模擬下雨的情況!

利用保特瓶進行其他水的遊戲。任何一只保特瓶都可以做出好的噴水器,澆花器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心盡量不要把水灑進寶寶的眼睛裡面,尤其是水中含有肥皂的時候。如果寶寶不喜歡臉弄濕,把水灑在他身上就好。

=============================================================

越玩越聰明(8: 騎馬: 3個月~6個月

 

你可以帶寶寶去騎騎馬,而且不必離開家!因為你的身體就可以當寶寶的交通工具,你的嗓子就可以模仿各種聲音。所以,讓寶寶騎上馬鞍,沿著馬場踏步吧!

1.脫掉你的鞋子,坐在一張舒適的椅子上,雙腿交叉。

2.在你的腳踝上放一條小毛巾。

3.讓寶寶面對著你坐在小毛巾上,雙臂向前伸展。

4.握住寶寶的雙手,輕輕上下移動你的腿,讓寶寶坐騎在上面。

你可以一邊搖動,一邊唱歌:

〈倫敦大橋垮下來〉

倫敦大橋垮下來,垮下來,垮下來,倫敦大橋垮下來,就要垮下來。

將寶寶改放在你的膝蓋上,上下移動你的腿,模仿騎馬的感覺。還可以讓寶寶背對你,看看不同的風景。

千萬不要震動得太厲害,動作要緩慢溫和,以免傷害寶寶脆弱的頸部。

=============================================================

越玩越聰明(9: 越玩越聰明: 6個月~9個月 

 

當寶寶學會控制他肢體各個細部的動作——從頭到腳,從胸部到手指與腳趾的時候,他就會像一股躍動的小旋風:經過不斷練習大肌肉動作之後,寶寶很快就會坐、在地上爬,甚至會站。同時,他抓握東西的動作,也會從用整個手掌變成手指與大拇指的精細動作。

寶寶還是喜歡把東西放進嘴巴裡,不過他的握、丟或拋擲等動作會做得更好,而且漸漸能流暢地把食物放進嘴巴裡。在你開始餵寶寶吃副食品時,多給他機會練習如何握住自己的湯匙和杯子,開始學習自己吃東西。剛開始當然是一團混亂,但是很快寶寶就能夠自己進食,而且也不需要大肆清理。

寶寶開始傾聽你的話,並且試著更進一步了解話語的意義,他聽得懂一些經常聽到的話,如:「不!」和「還要喝嗎?」;他也知道:「爸爸」、「媽媽」和「狗狗」。他開始懂得利用肢體語言「說話」,如用手指、靠過去或是揮手再見;也更能控制臉部表情,讓別人了解他的需求。

當寶寶放開爸媽的手,開始獨立爬行的時候,他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對寶寶而言,這是一段令他驚慌的時間,因為離開爸媽的身邊會讓寶寶心裡產生不安的感覺,但是他已經準備好在你的監督下,自己去探索環境。

寶寶喜歡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也喜歡和你一起玩,因此你應該提供他各種與人互動的機會。他可能會有一點與父母分開的陌生焦慮感或恐懼感,你可以和寶寶玩一些遊戲,幫他度過這段時光。

建立寶寶的自尊永遠不嫌早!在你們玩這個單元遊戲的時候,可以適時地幫一下寶寶,協助寶寶克服新的挑戰,獲得信心。如果寶寶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自己來的話,就不要打斷他。

現在,動動你的雙手和膝蓋吧!快快跟上你那活力充沛的寶寶。

=============================================================

越玩越聰明(10: 貼紙迷藏: 6個月~9個月

 

在寶寶學習坐、爬、走路的時候,加強寶寶對身體的認知是一件很重要的發展目標。「貼紙迷藏」就是一項有趣,而且可以加強寶寶身體認知的遊戲。

1.脫去寶寶的衣服,讓寶寶只穿尿布。

2.讓寶寶靠坐在嬰兒椅上;如果他已經學會坐,就讓他坐在地板上。

3.坐在寶寶對面,並在附近放一些彩色小貼紙。

4.先給寶寶看其中一張貼紙,然後將它黏在寶寶身上任一部位,不要讓寶寶知道貼紙跑到哪兒去了。你可以先把貼紙藏在手上,選定位置後,再將貼紙貼上。

5.貼紙貼好後,問寶寶:「貼紙在哪裡?」

6.開始在寶寶的身體上尋找貼紙,檢查他的手,說:「沒———有,不在這裡。」檢查他的手臂,說:「沒———有,不在這裡。」繼續檢查,直到你發現貼紙,然後說:「貼紙在這裡!」同時讓寶寶看看貼紙在他身上哪一個部位。

7.換另一張貼紙,再和寶寶玩。每次把貼紙貼在不同的身體部位上。

8.可以讓寶寶自己找貼紙。如果必要的話,給寶寶一點提示。

把貼紙貼在你的身體上,讓寶寶在你的協助下,找尋貼紙。 由於貼紙很小而且容易吞食,千萬不要讓寶寶誤食。

=============================================================

越玩越聰明(11: 我是隻小小鳥: 6個月~9個月

 

當寶寶有了你強壯的膝蓋做後盾的時候,他就可以和小鳥一樣飛翔。寶寶喜歡爸媽用手或腳帶他們飛翔的感覺,喜歡和小鳥一樣飛得高高的。

1.在腳上穿上柔軟的襪子。

2.在寶寶的身邊躺下來。

3.把寶寶抱起放在你的腳跟上,捉住寶寶的手臂,讓寶寶的頭部對著你,雙腳張開。

4.在寶寶覺得舒適與安全的情形下,前後移動你的腿,讓寶寶「飛翔」。

5.移動你的腳的時候,運用你的想像力,帶寶寶體驗各種飛翔的經驗。

讓寶寶躺在你的腿上,提供寶寶更堅固的支撐,讓寶寶轉向飛離開你,看看不同的景觀。

一定要牢牢抓住寶寶,並確定寶寶在你腳上平衡得很好。慢慢地移動,不要突如其來的動作,讓寶寶在飛的時候有安全感。

=============================================================

越玩越聰明(12: 越玩越聰明: 9個月~12個月 

 

寶寶現在已經能隨心所欲的移動了,他能很快的四處爬行巡遊(他走路的時候會抓住旁邊的家具)、走路、跑步等。當寶寶的技巧逐漸增強的時候,你可以提供各種方法,豐富以及增進他與世界的互動。

當寶寶嫺熟身體的動作後,盡量提供寶寶各種訓練大肌肉的活動。因為寶寶喜歡爬,喜歡解決東西卡住了的問題。所以在寶寶拿到各樣東西之前,最好先鎖住所有有毒藥品和貴重物品,因為很可能在你發現以前,寶寶就已經會伸手到餅乾罐裡面了。爬行是寶寶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一段過程,所以一定要讓寶寶有充分的機會去爬 ——除非是有緊急狀況,你連看顧他幾分鐘的時間都沒有。

寶寶的小肌肉也逐漸在發展,所以,盡量提供他用手指玩的東西。他可以握住一枝奇異筆,而且喜歡畫畫——什麼地方都能畫!他也喜歡撿起小東西,所以給寶寶一些要用手指拿來吃的食物。別忘了湯匙和杯子——他逐漸能自己吃飯了。

當寶寶試著解決他的問題,學習事物的運作方式,以及探索世界的時候,寶寶的思考能力也在快速進步。你會在寶寶一歲時聽到他說的第一個字,因此這時候,你應該多和寶寶說話讓他學習,玩很多語言遊戲建立他接收訊息的技巧,讓他準備好表達語言。  

寶寶有很強的自我意識,知道什麼是「我的」。這是一件好事——他並不是自私,只是試著了解他在這個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你可以把寶寶的名字放在很多物體上,把他的作品掛在冰箱上,給他一面鏡子看,注意他開始特別喜歡哪一件玩具。寶寶喜愛這個年紀的小朋友,所以替他找一些同齡的玩伴。寶寶的情緒越來越複雜而且多變,他會感到憤怒、悲傷、愉悅,以及羞愧、不好意思和嫉妒。允許寶寶表達他的情感,並且鼓勵寶寶表達他的情感。

寶寶不再是不能自由移動的嬰兒,而是活力充沛的小人兒,他喜歡玩更具挑戰性的遊戲,而且迫不及待。所以,趕快和寶寶一起玩吧!

=============================================================

越玩越聰明(13: 大風吹: 9個月~12個月

 

該是準備過週歲生日的時候了!利用這個「大風吹」的遊戲,教寶寶如何吹氣,讓寶寶吹熄他第一根生日蠟燭。

1.讓寶寶坐在高腳椅上,固定好小桌子。

2.把其中一項質輕且吹得動的物品放在小桌子上。

3.對著物品吹氣,為寶寶示範如何移動它。

4.讓寶寶模仿你。

5.當寶寶成功地吹開物品時,用另外一件東西讓他再試一次。

6.當寶寶熟練了用嘴巴吹的技巧之後,拿一根吸管示範如何吹, 然後讓寶寶用吸管吹吹看。

吸管插入一杯牛奶中,教寶寶如何吹泡泡。或者,和寶寶玩吹氣比賽:坐在寶寶的對面,把一個球放在小桌子吹向他,當他吹回來時,再吹回去給寶寶,直到球掉到小桌子外面為止。小心不要讓寶寶把球放進嘴巴裡。

=============================================================

越玩越聰明(14: 造型海綿: 9個月~12個月

 

不論到了哪個年紀,玩水都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你可以用造形海綿來增強這個遊戲的趣味性,這些彩色造形海綿易於製作,在洗澡的時候玩也很有趣。

1.把海綿剪成各種形狀,如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以及三角形。

2.在浴缸裡面放滿溫水,讓寶寶坐進去。

3.將海綿放進水裡,讓寶寶去探索它們。

4.在寶寶玩過海綿後,拿一個海綿壓在浴缸壁上。當你將海綿裡的水擠出來時,它會黏在浴缸壁上,彷彿變魔術一樣。

5.把更多海綿黏到浴缸邊,讓寶寶把它們拿下來。

6.玩的時候可以一面和寶寶討論海綿的形狀。

把海綿剪成動物的形狀或是英文字母。

千萬不要把寶寶單獨留在浴缸裡,同時水溫一定要保持隨時都很舒適。

=============================================================

越玩越聰明(15: 有黏膠的玩具: 9個月~12個月

 

寶寶現在對於撿玩具的技巧已經很熟練了,你可以把遊戲變得更困難一點。向他挑戰,看看寶寶能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1.將雙面膠帶在紙的一面上貼成井字形。

2.撕掉保護的背膠。

3.有黏膠的一面朝上,把它放在地上。

4.在有黏膠的紙上放一些小玩具,如一個積木、一個塑膠娃娃、一本硬紙板書、一片拼圖等等。

5.把寶寶帶到玩具旁邊坐下。

6.從紙上拿起一個玩具,讓寶寶知道你現在有麻煩。

7.觀察寶寶的反應和行為。

讓寶寶坐在高腳嬰兒椅上面,把一點食物,如葡萄乾、玉米脆片、薄脆餅乾等,放在有黏性的紙上,讓他嘗試拿起它們。遊戲結束的時候,讓寶寶玩一玩這張有黏性的紙。

在寶寶玩紙的時候,要防止他用紙蓋住自己的臉。如果寶寶感覺挫折的話,請給他一點協助,同時教他怎樣把玩具從紙上拿開。

=============================================================

越玩越聰明(16: 還有嗎?還有: 9個月~12個月

 

這時期的寶寶總會為了某個小魔法而感到驚奇不已,你可以和寶寶玩玩這個遊戲,讓寶寶一邊玩一邊猜,猜猜這些絲巾到底是打哪兒來的?!

1.把幾條絲巾或領帶連結在一起,變成一長條。

2.穿上一件大號T恤。

3.把剛剛連結起來的絲巾或領帶,塞進你的T恤裡面,其中一端從脖子的地方露出來。

4.讓寶寶坐在嬰兒椅,或是地板上,然後你坐在他對面。

5.給寶寶看絲巾或領帶的末端在哪兒,然後把末端拉出來給寶寶看。

6.當拉出的長度到達寶寶身邊時,把末端給寶寶,同時鼓勵寶寶繼續把絲巾從你的T恤拉出來。如果寶寶需要協助,幫助他。

7.全部拉出來之後,再玩一遍。

把一件大號的T恤穿在寶寶身上,並且把連結起來的絲巾或領帶塞進他的T恤裡面。從他的T恤下面靠近肚子的地方,拉出一頭,然後繼續拉。鼓勵他也一起拉。這次寶寶還會有絲巾或領帶從他肚子拉出來的新感覺。 隨時看著寶寶,避免他把這條長布料、繩子或帶子纏到他身體或脖子上。

=============================================================

越玩越聰明(17: 越玩越聰明: 12個月~18個月 

 

寶寶現在面臨一個轉捩點,他可以用簡單的字來溝通,也幾乎不需要他人協助地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由於能力增加了,他的注意力也會擴張——同時要求更多的挑戰。

在肢體動作上,寶寶會在房間四周移動,有時靠著蹣跚的雙腿,有時候則以高速前進——他需要開發與利用整個身體來這麼做。如果你在這段時期過度保護他,寶寶就會錯誤練習機會。可是你一定要隨時注意,因為這段時期,寶寶會在不知不覺間從你身邊溜走!

給寶寶繪畫、自己吃飯、甚至開始自己穿衣服的機會。長期來說,這些自助的技巧將會節省你的時間,而且也可以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寶寶正要邁向小小科學家的階段,在這個時期,每一樣東西都會成為一項實驗品,當他做了一件似乎有點愚蠢的事,例如踩在一隻蝸牛上面,或是把牛奶倒進他的盤子(或地板上)的時候,他也許只是在探索他的世界。試著了解寶寶在想什麼,以及怎麼想,你就可以從他的觀點來看世界。由於嬰兒在這段時期非常的以自我為中心,而且無法了解你或其他人對一件事的看法,所以了解他的看法是一件很有助益的事。

提供寶寶豐富的語言環境,因為他在這段時期就像海綿一樣可以吸收各種字彙。但是學習字彙時應該在相關的情境中進行:像是去動物園、逛街購物,或是幫他換衣服的時候,千萬不要製作教學用的閃視卡片,或是訓練他新字彙——要讓寶寶自然而然地學習。如果寶寶發音錯誤的話,就隨他去吧。你可以發出正確的發音做為他學習的典範,但不要對寶寶學習說話給予一大堆的批評和干擾。

在寶寶發展社交技巧的時候,朋友變得越來越重要。他很快就學會分享、同情別人,或是在家人之外喜歡一個特別的人或朋友。洋娃娃和其他物品都提供寶寶教養、參與戲劇遊戲,以及了解情緒是怎麼一回事的機會。

在寶寶表達某些情緒時,不妨教導他與這種情緒相關的字眼。假如寶寶可以用字詞來表達他的情緒,他就比較不會用肢體來表現。寶寶現在正要開始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不過邁開這個技巧會花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不要期待一夜之間就會有所轉變。  

爸爸媽媽一起來吧,並且開始行動!寶寶也已經準備好要開始嘍!

=============================================================

越玩越聰明(18: 盒中盒: 12個月~18個月 

 

這個遊戲帶有「驚奇箱」和「猜猜裡面有什麼」兩種遊戲性質。寶寶將會猜個不停,而且咯咯笑。遊戲的最後一定要準備某樣特殊的東西,讓寶寶知道等待是值得的。

1.蒐集各種大小盒子,然後將每個盒子由小至大,層層疊放。

2.把一個特殊的玩具或最好的東西放在最小的盒子中,讓寶寶在遊戲最後發現它。

3.蓋上小盒子,把它放進一個較大的盒子裡,蓋上外層的盒子。

4.繼續按順序把盒子放在較大的盒子裡,直到放進最大的盒子裡。

5.給寶寶看這個大盒子。

6.問他:「裡面有什麼?」然後協助他打開盒子。

7.當寶寶看到下一個盒子的時候,說:「又一個盒子!」把這個盒子拿到較大的盒子外面,接著請寶寶打開盒子。

8.一直玩到你們拿到最小的盒子為止,然後讓寶寶打開這個驚喜!

讓寶寶試著依照盒子大小的順序把它們放回去。讓盒子易於打開,使得寶寶可以自己完成這件事而不會受到太大的挫折。

=============================================================

越玩越聰明(19: 襪子球: 12個月~18個月

 

「襪子球」比賽開始嘍!快替你家小寶貝做好準備來參加。「襪子球」對於小運動員來說是個理想的玩具,因為它們很軟,容易緊握,而且你手邊或腳上總是能找到幾雙襪子。

1.蒐集很多雙乾淨的襪子,把它們捲成緊緊的球。

2.在房間中央放置一個大水桶。

3.把球放在水桶裡面。

4.讓寶寶坐在離水桶3060公分遠的地方,你自己坐在水桶旁邊。把球滾到寶寶身邊,讓他可以接住它們。

5.當所有的球都已經被拿到水桶外面時,讓寶寶站起來,教他把球丟到水桶裡。假如他瞄準得不太好的話,讓他走近一點,然後告訴他要怎樣把球丟到水桶裡。每一次射球成功就為他歡呼一下。

讓寶寶改把球丟給你! 如果你想要用真的球來代替襪子球,一定要確定它們都很柔軟,而且易於緊握。

=============================================================

越玩越聰明(20: 管子擴音器: 12個月~18個月

 

這段時期的寶寶,語言技巧增加得非常迅速,一歲只能說單字,到了十八個月時他已能說接近五十個字了。藉著「管子擴音器」,你可以和寶寶一起好好體驗一下演說的樂趣。

1.用無毒簽字筆在紙筒做出裝飾,使得它們變得色彩豐富而更有趣。讓寶寶幫忙你。

2.拿起一根管子到你的嘴邊,對寶寶說話。聲音應該會擴大。

3.把另一根管子給寶寶,讓他模仿你。如果他需要協助來開始的話,拿起管子放到他嘴邊。鼓勵他對著管子裡面說話。

4.運用管子發出各種聲響,也鼓勵寶寶如法炮製。

把一張硬紙板捲成甜筒狀固定,做一個擴音器。對著各種不同的管子和圓錐體說話,發出不同的聲音。

由於寶寶會把管子放到嘴邊,所以要用無毒的簽字筆。管子的邊緣一定要平滑。

 

轉貼文章出處:http://www.epochtimes.com/b5/6/10/10/n1481732.htm

smilewaw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麼愛」

 

 

被溺愛的兒童,沒有感恩心,只曉得佔有慾!

嬰兒,子宮,懷孕,懷孕的,新生兒,母愛,母親,胎兒,臍帶,超因波檢查,超音波 

 

 

有一種病毐,正在全球各個角落肆虐,對著孩子們發動攻擊。如果你是個非常疼愛孩子的父母,小心了!這個病毐的感染源不在空氣中,被感染也不會發燒、嘔吐,但日子一久,孩子可能出現七大負面人格特徵:驕傲、憤怒、妒嫉、懶散、暴食厭食、陷溺、貪婪,從而影響一輩子的競爭力。

現象:千禧之子常見被溺愛兒裡症候群這個病毐帶來的症狀,名叫「被溺愛兒童症候群」(Pampered Child Syndrome),感染源只附著在父母身上;在一九八0年以後出生的人,發病率尤高。這已成為二○○○年以來全球兒裡教育界最憂心的現象。二○○五年十月,英國(泰晤士報)刊出一篇專文:如何終結被溺愛兒童症候群」,文中提到一個案例:她,只有十三歲,已經有了第一次性經驗,用違禁藥品,自殺過一次,每次離家出走都要好幾天才回去。」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少女成長於暴力家庭?事實不然!她的父母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總是細心呵護她,給她一切她所要的,讓她成為家中的「老大」!這個女孩,正遭受「被溺愛兒童症候群」的侵襲!調查:三分之二父母,承認孩子被寵壞,不止英、美國,這股病毒也入侵了台灣。

 

阿文(化名,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時,媒體不得報導該兒童及少 年之姓名)基隆某國中三年級學生,國小時,他很聰明,父母極度寵愛,一次他欺負同學,老師請父母來學校,她的父親,從BMW座車下來,就怒氣沖沖直奔導師,母親則穿著水藍色碎鑽小禮服,隨後跟來,父親劈頭說:「我的兒子,我很了解!」母親再說:「我家阿文很乖,一定有人激怒他,才會欺負人。」阿文就這樣一直被護著進入國中。國一時,阿文的學習狀況有了變化。數學老師發現他連簡單的運算都不會,請父母來校了解狀況。導師說:「也許他要去檢定一下智力…」話還沒完,阿文父親拍桌:「你腦袋才有問題!」升上國二,父母這時才意識到事態越來越嚴重。父母決定帶他去鑑定。鑑定結果出爐,醫生說:阿文是抗拒學習,而且懶惰,造成智力退化。」夫妻倆回想著過去一味稱讚阿文的結果,竟讓兒子變成這樣,兩人楞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語。過去,人們總高唱「給孩子的愛永遠不嫌多」,但如今,過多的愛、不當的愛,卻讓孩子們失去競爭力,甚至產生負向性格。

以下六個數據,分別來自二○○一年哈佛大學的研究、二○○一年CNN及(時代)雜誌聯合進行的民調、二○○二年美國非營利公共意見研究團體Public Agenda的調查:

1. 80%的人,都認為今天的孩子比十年或十五年前被寵壞了。

2. 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認自己的孩子被寵壞了。

3. 七五%的人認為,現在小孩比以前做更少的家事。

4. 只有九%的成人認為,他們在公共場所看到的孩子「對成人有所尊重」。

5. 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師,因為「無法忍受」學生的行為,認真的考慮離開教職,或他們知道有人因此離職。

6. 也是最驚人的數據:一九八四年時,孩童可以影響父母達五百億美元的消費。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達到三千億美元。

更進一步推論,父母給孩子的物質享受,比上一個世代整整成長了五倍!(編按:這段期兒童人口數僅成長一五%)

原因有三:

一、他們在物質上比上一代富裕;

二、孩子生得少;

三、他們揚棄權威的教養方式。

 

在溺愛世代的家庭,美國的平均孩子數目已從四個變為兩個;台灣每個家庭孩子數則僅一.一八人,他們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愛。而這一代的父母,過去都被權威方式管教,因此他們質疑權威,如今他們選擇與兒女做朋友、採取寬鬆的教養方式。這群溺愛世代生下的孩子們(一九八0年以後出生),被稱為「千禧之子」,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代」,因為他們擁有最豐富的資源。

根據統計:這群孩子三分之一以上的房間裡有個人電腦、三成兒童及五成青少年房間裡有電話。他們讓父母或爺爺奶奶帶著到全世界旅行,而且以前屬於大人的活動:出外用餐,現在變成全家人的事;有九0%的父親會進產房看孩子誕生。隨著家庭的收入越多,他們到倫敦聽大笨鐘鐘聲、到巴黎塞納河乘船、到尼斯聖馬可廣場餵鴿子的機會就越高。

癥結:民主與溺愛,一線之隔,千禧之子,是歷史上得到父母最高注意力的兒童,然而,越多的愛,越多的物質,卻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副作用。

根據教育理論,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類型(民主、權威、溺愛、忽視)。此分類係根據父母付出的「溫暖、支持」,與「指導、要求」程度而有所區別。其中,「民主型」父母,是最佳管教方式,他們既給孩子充分的「溫暖、支持」,又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尊重,同時發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納與個人控制。

但一不小心,「民主型」可能就會變成「溺愛型」父母,兩者常常只是一線之隔。

輔大兒童與家庭學所副教授陳富美指出,若只是一味給予「溫暖、支持」,卻未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賦予過度的自由,將變成溺愛型父母,孩子無法克制本身負向、不合理的行為,自我接納能力也低。

 

台北現場:怕廁所不乾淨,菲傭陪伴上學台北的大安社區。八歲的Angela,頭髮整齊的程度如同一把利劍削過。她的父母常常出國,收入屬中上程度,但因她是獨生女,從小備受寵愛。平常她的打扮都是配套好的,花色蘇格蘭裙,肯定搭配相稱的素色上衣,襪子樣式絕不會搶走上衣的風采,腳踩的是ELLE童鞋,連包包款式、該斜背、側背,都有講究。她的人生被父母安排得十分完善,連上廁所這件事也不例外。她就讀仁愛國小一年級時,每週二中午,菲傭為她送便當。只見菲傭迅速的跑進教室、放下便當,牽著小Angela的手,兩人很快來到廁所前的門,「太暗、地上有水、馬桶上有黃漬」的都被淘汰。如廁完後,菲傭迅速的幫她整理衣服,接著把她拖到洗手台,用肥皂搓了兩分鐘之久。小Angela的媽媽要求她,學校廁所不夠乾淨,若想上大號,盡量忍住,不在學校上,免得處理不好」,但一年下來,她還是決定將女兒轉到廁所更乾淨的康橋國小。逢年過節的時候,Angela的媽媽一定認真打點,從接車的阿姨、司機、到外籍課程 老師、導師等十幾人,都送上高檔禮品。因為這些錢可保證她女兒坐上校車最好的座位,一旦在校有任何異常, 老師總是第一時間回報、聯絡簿的老師留言也總比別人多得多。房間有人掃、上廁所有人伺候、出門有人接送,Angela做什麼呢?常常,她讓自己變成一座雕像,不發一語。她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完全被剝奪了。

 

不只台北,在上海的地鐵車站裡,有很多「地鐵父母」。上海的地鐵車站裡,有很多「地鐵父母」。上海的地鐵有三層,最底層是搭車處。這天,一位爸爸在車站外買早點,他拿著手機,氣急敗壞對著另一頭的太太說:「叫你先去排隊買票啊!上什麼廁所?萬一兒子來不及怎麼辦?」說著邊掏錢、邊罵、邊揮手叫兒子先去月台等。原來,上海父母為了讓寶貝兒子省時間,夫妻兩人分工合作,一人買早點,一人買票,好讓孩子不用浪費時間,多個十分鐘看書。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曾說過一個小故事。他第一次回老家祭祖時,包了一輛計程車。當天,郭台銘趕夜車,從山西南部渡黃河。晚上十點多,月光瀉了一地,司機跟郭台銘坐在黃河邊聊天,聊啊聊啊,司機 先生竟哭出來了。原來,這司機每天賺了錢,只吃兩個饅頭、兩根蔥,但為了孩子,他一定會買根雞腿回去給兒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兒子的雞腿給他吃,兒子竟然打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為什麼要給爸爸吃?」郭台銘感嘆:小孩一直以為雞腿是他的,連他爸爸生病了,也不讓步。這種小孩沒有感恩心,只曉得占有,不曉得失去的滋味 。

 

在紐約長島,有間名為「船塢」的餐廳,門口就曾掛了牌子寫著:「如果你不能控制好你的孩子,請你們不要進來用餐。」餐廳的規定則是:「No checks, no credit cards, no cell phones ,take screaming kids outside 」. 不收支票、不收信用卡、不能在裡面打行動電話,把會尖叫的小孩帶出去))。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 任周文 君分析

孩子在社會互動中,最需要的就是「妥協、分享、互動」三種特質被溺愛的孩子, 容易喪失學習這些特質和演練的機會,就容易自我中心。

 

幼稚園,是社會情境的第一關,被溺愛的孩子因為不具上述三種特質,容易與同儕出現爭執, 隨著時間長大,在人際交往上就會產生挫折感。這個挫折感緊接著會帶來焦慮、憂鬱、拒學,然後產生更多的情緒問題,甚至出現自殺、攻擊性的行為。此外,被放任的孩子,由於將「獲得東西」視為理所當然,通病就是「等不得」,當「無法獲得」的情境出現,就容易出現犯罪行為。

 

忠告:「易開罐的愛」只會害了孩子。然而,溺愛的問題不在於愛多、愛少,而在於怎麼愛」

 

讓孩子學做家事吧!

smilewaw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洋媳婦~~

<<摘自網路郵件>>

 

人,兒童,大笑,女人,女兒們,女性,女生,小孩,感情,母親們,照相,玩耍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兒子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定居美國。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蘇珊。如今,小孫子托比已經3歲了。今年夏天,兒子為我申請了探親簽證。在美國待了三個月,洋媳婦蘇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這個中國婆婆大開眼界。

 

不吃飯就餓著 

每天早上,托比醒來後,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去了。托比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麵包片。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在衣櫃裏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畢竟托比只有3歲,還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有一次托比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卻被蘇珊制止了。她說,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蘇姍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對蘇珊說:媽媽,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露西是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歲。蘇姍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托比點點頭,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從那以後,托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上小學時不會系鞋帶。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個週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髒衣服呢。

 

一天中午,托比鬧情緒,不肯吃飯。蘇珊說了他幾句,憤怒地小托比一把將盤子推到了地上,盤子裏的食物灑了一地。蘇姍看著托比,認真地說:“看來你確實不想吃飯!記住,從現在到明天早上,你什麼都不能吃。! ”托比點點頭,堅定地回答:“Yes!”我在心裏暗笑,這母子倆,還都挺倔!下午,蘇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國菜。我心領神會,托比告別愛吃中國菜,一定是蘇珊! 覺得托比中午沒好好吃飯,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做了托比最愛吃的糖醋裏脊、油悶大蝦,還用義大利面做了中國式的涼麵。 托比最喜歡吃那種涼麵,小小的人可以吃滿滿一大盤。 開始吃晚飯了,托比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蘇珊卻走過來,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托比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地一聲在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不行,說過的話要算數。蘇珊毫不心軟。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說點好話,卻見 兒子 對我使眼色。想起我剛到美國時, 兒子就跟我說,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別人千萬不要插手,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無奈,我只好保持沉默。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車裏,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嚥。我這才明白蘇珊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發脾氣扔飯碗時,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經歷。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物。臨睡前,我和蘇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很餓,現在我能吃中國麵嗎?蘇珊微笑著搖搖頭,堅決地說:不!托比歎了口氣,又問: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 ,! 可以吃嗎?”“當然可以。蘇珊溫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大部分情況下,托比吃飯都很積極,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再受餓肚子的苦。每當看到托比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嘴上臉上粘的都是食物時,我就想起外孫女。她像托比這麼大時,為了哄她吃飯,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她還不買賬,還要談條件:吃完這碗買一個玩具,再吃一碗買一個玩具……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這身

有一天,我們帶托比去公園玩。很快,托比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房遊戲。塑膠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忽然,淘氣的托比拿起小鍋,使勁在一個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女孩兒愣了一下,放聲! 大! 哭。另一個女孩兒年紀更小一些,見些情形,也被嚇得大哭起來。大概托比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站在一旁,愣住了。蘇珊走上前,開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使勁敲到托比的頭上,托比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來。蘇珊問托比:疼嗎?下次還這樣嗎?托比一邊哭,一邊拼命搖頭。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這麼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托比非常喜歡,當成寶貝,不許別人碰。鄰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幾次,要騎他的小車,托比都沒答應。一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時,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騎上小車,揚長而去。托比發現後,氣憤地跑來向蘇珊告狀。蘇珊正和幾個孩子的母親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著說:“你們的事情自行解決,媽媽可管不了。”

托比無奈地走了。過了一小會兒,露西騎著小車回來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將她推倒在地,搶過了小車。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來。蘇珊抱起露西,安撫了她一會兒。很快,露西就和別的小朋友興高采地玩了起來。托比自己騎了會車,覺得有些! 無! 聊,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麼高興,他想加入,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蘇珊身邊,嘟囔道:“媽媽,我想跟露西他們一起玩。”蘇珊不動聲色地說:“那你自己去找他們啦!”“媽媽,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懇求道。“! 那可不行,剛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現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決問題。” 托比騎著小車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邊時,又掉頭回來。來回好幾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顏逐開,鬧成了一團。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蘇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聽說我來了,兩人開車來探望我們。家裏來了客人,托比很興奮,跑上跑下地亂竄。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裝滿了水,提著小桶在屋裏四處轉悠。蘇珊警告了她好幾次,不要把水灑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聞。最後,托比還是把水桶弄倒了,水灑了一地。興奮的小托比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還得意地光著腳丫踩水玩,把褲子全弄濕了。我連忙找出拖把準備拖地。蘇珊從我手中搶過拖把交給托比,對他說:“把地拖乾,把濕衣服脫下來,自己洗乾淨。”托比不願意,又哭又鬧。蘇珊二話不說,直接把他拉到貯藏室,關了禁閉。聽到托比在裏面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我心疼壞了,想進去把他抱出來。托比的外婆卻嚴肅地說:“這是蘇珊的事。” 過了一會兒,托比不哭了,他在貯藏室裏大聲喊:“媽媽,我錯了。”蘇珊站在門外,問:“那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我知道。”蘇珊打開門,托比從貯藏室走出來,臉上還掛著兩行淚珠。他拿起有他兩個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乾淨。然後,他脫下褲子,拎在手上,光著屁股走進洗手間,稀裏嘩啦地洗起衣服來。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著表情驚異的我,意味深長地笑了。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在很多中國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引起“世界大戰”,往往是外婆外公護,爺爺奶奶攔,夫妻吵架,雞飛狗跳。 後來,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時,提到這件事,托比的外公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雖然小,卻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會很聰明地鑽空子。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所以,無論! 是! 父輩與祖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還是夫妻兩人的教育觀念有差異,都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裏住了一周,準備回加利福尼亞了。臨走前兩天,托比的外公鄭重地問女兒:“托比想要一輛玩具挖掘機,我可以買給他嗎?”蘇珊想了想,說:“你們這次來,已經! 送! 給他一雙溜冰鞋作為禮物了,到耶誕節時,再買玩具挖掘機當禮物送給他吧!”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麼告訴小傢伙的,後來我帶托比去超市,他指著玩具挖掘機說:“外公說,耶誕節時,給我買這個當禮物。”語氣裏滿是欣喜和期待。雖然蘇珊對托比如此嚴格,托比去卻對媽媽愛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時,會採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認為漂亮的葉子,鄭重其事地送給媽媽;別人送給他禮物,他會叫媽媽和他一起拆開;有什麼好吃的,也總要留一半給媽媽。

 

想到很多中國孩子對父母的漠視與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婦。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美國媽媽有很多值得中國媽媽學習的地方。

 

smilewaw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教養身心健康的孩子-2004年12月23日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資料更新時間:99年2月8日

您的寶寶好帶嗎?

您知道他是屆於何種氣質(個性)的小孩?不同的氣質管教方式也不一樣:好動型 笑咪咪型 注意力不集中型 磨娘精型 慢吞吞型 拗嘟嘟型 倔強型 退縮型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適當滿足孩子生理需要:如親自哺乳,注意冷熱,大小便清理……。多抱他、撫摸他.多跟孩子說明、逗他。 陪孩子一起玩、看書、說故事、聽兒歌。媽媽態度溫和且有原則性,盡量保持情緒穩定。 多稱讚孩子好的行為。 聽聽孩子的意見及感受。

[從小培養起]

1.建立良好的習慣希望您自己的孩子有良好注意力,對學習新的東西有興趣,良好語言表達、自己吃飯、有禮貌、自動自發、有效控制大小便....嗎?從小開始並依年齡發展的不同,在適當的時機,儘早用正確及有效方法建立各種習慣能使孩子及父母都輕鬆愉快。

2.培養孩子的情緒穩定及適當的表達方式您常覺得孩子脾氣怪彆扭嗎?若自幼教導孩子適當表達情緒的方法,讓孩子自由自在並適當的表達,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工具。

[瞭解孩子的需要] 嬰兒除了吃奶、大小便及要人抱、要人疼之外,還有什麼需要呢?一歲的小孩除生理上需要及學走路,講話以外,還需要什麼?三歲呢?五歲?八歲?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則有一些需要基本是相同的,了解他們後,父母更能幫助並滿足孩子,彼此關係將更親近。

smilewaw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